编者按:智利时间8月20日至22日,“中拉青年应对全球挑战——2025减贫营”智利决赛在圣地亚哥举行。本次赛事由清华大学拉美中心联合智利天主教大学、智利大学等拉美高校共同主办,吸引超过120名智利学生与中国及拉美多国青年共同参与。参赛团队围绕多维贫困问题,提出涵盖清洁能源、应急避难、教育创新等领域的解决方案。智利天主教大学国际事务副校长玛丽亚·蒙特指出,该倡议将学术卓越与社会服务相结合,有效推动青年以创新行动应对全球挑战。该篇为智利天主教大学报道。
原文链接:
https://www.uc.cl/noticias/estudiantes-de-china-y-america-latina-crean-proyectos-para-enfrentar-la-pobreza/
原标题:Estudiantes de China y América Latina crean proyectos para enfrentar la pobreza
来自智利的120余名学生与中国及拉丁美洲青年共同开发了一系列针对多维贫困问题的解决方案。本次竞赛融合学术卓越性与社会责任感,参赛提案涵盖广泛,既包括为农村家庭设计的照明装置,也有面向应急场景的模块化庇护系统。

经过数月的精心准备,六支学生团队成功晋级竞赛决赛,并在智利天主教大学创新中心向评审委员会现场展示了他们的创新方案。(摄影:César Dellepiane)
联合国和世界银行指出,目前全球约有8.08亿人——相当于世界人口的9.9%——生活在极端贫困条件下,并警告称若不加快行动步伐,到2030年仍将有8.9%的人口处于该状态。
面对全球减贫工作的紧迫性,清华大学与拉美地区合作伙伴共同发起“中拉青年应对全球挑战——2025减贫营”,旨在激励青年针对这一全球性挑战开展项目开发和实践行动。该合作项目还致力于推动不同国家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与创新思维,以全球化视角为应对重大挑战提供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

贫困仍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首要挑战。在此背景下,国际性赛事“中拉青年应对全球挑战”应运而生,旨在激励中拉青年从全球与本土双重视角出发,共同探索富有创意的解决方案。(摄影:Karina Fuenzalida)
智利天主教大学国际事务副校长玛丽亚·蒙特强调:“该倡议不仅培养了参与者的社区归属感与服务精神,更激励他们付诸实际行动,同时推动高校将学术卓越与切实改善智利及全球社会的积极影响紧密融合。”
今年是该赛事连续第二年在智利举办,由清华大学主办、智利天主教大学、智利大学、秘鲁太平洋大学和巴西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共同协办,并得到多家行业赞助商的支持。
本届赛事吸引了来自智利多所高校的120余名学生参与。自三月起,他们与清华大学及其他协办机构的学生共同响应联合国消除贫困的号召,投入提案开发工作。
8月20日至22日,竞赛决赛阶段顺利举行。六支入围团队向评审委员会展示了他们的项目方案。评审团由清华大学、智利天主教大学、智利大学及智利社会发展与家庭部的专家共同组成。

本次参赛项目致力于以多维视角应对贫困问题,涵盖失业、教育、住房与清洁环境等多个层面。(摄影:César Dellepiane)
荣获第一名的团队“微光筑梦”提出了一项三重解决方案,结合服务、清洁能源与资金支持,旨在为偏远乡村地区的家庭提供战略路线沿线的照明设施。
这一获奖项目由中国与智利学生共同完成。其灵感来源于中国在乡村地区推行照明解决方案的成功经验,团队根据智利的本土特点对这些模式进行了有效转化与适应性拓展。
获奖团队成员、智利大学国际研究专业学生弗朗西斯卡·布尔戈斯高度评价了这一交流经验,并强调与全球伙伴对话对提出解决方案的重要性。她表示:“在圣地亚哥乃至整个智利和拉美地区之外,还存在着丰富的创新潜力。我们应当积极引入前沿理念,赋能当地社区,推动居民自主应对发展中的挑战。”
智利天主教大学心理学硕士生迭戈·乌尔苏亚与团队开发了项目“Elquilabs”,通过工具包与数字平台结合,将农村空间转化为功能齐全的创客空间。该提案致力于解决农村与城市之间在教育和创造资源上的差距,激励从本地到全球层面的创新与知识发展。乌尔苏亚强调:“多元视角始终能够极大丰富项目的推进过程。通过将智利的实际情况与中国、巴西等国的经验进行比较,我们得以形成更全面、更深入的洞察。”
此外,清华大学经济与金融专业学生Yannie首次到访智利参赛,并作为“Resilio”团队核心成员,提出采用模块化应急庇护系统,通过折叠房屋模式实现材料的回收与可持续利用。他分享道:“这次竞赛对我而言是一次宝贵的机会,与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的同学交流合作,是一段特别的经历。”

“Resilio”团队提出了一套模块化应急庇护系统方案,采用可折叠房屋模式,通过对材料的回收与可持续利用,实现资源的负责任使用。(摄影:César Dellepiane)
“最受观众欢迎奖”由“Minova”项目获得。该项目由清华大学、智利圣地亚哥大学与智利天主教大学的学生共同开发,提出通过对矿业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生产可持续且经济适用的建筑材料。
本届赛事吸引了多所高校学生积极参与。参赛团队围绕共同关切的问题展开讨论,逐步将初步构想转化为完整方案。经过三轮选拔,最终六支团队脱颖而出,进入在智利圣地亚哥举行的决赛环节,包括:
Elquilab
Resilio
Pega paga bien
Pacíficos Peruanos
Fuente de Sueños Resplandecientes(微光筑梦)
Minova
决赛首日活动在智利大学举行。各团队首次与导师及行业专家线下相聚,并共同参访了洛埃斯佩霍市政府,就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创新举措与进展与当地官员进行了交流。
8月21日,参赛师生参加了以“中拉青年减贫挑战赛”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清华大学与智利天主教大学的学者就人工智能在减贫领域的应用展开专题讨论,该校应用伦理研究所与数学计算工程研究所教授加布里埃拉·阿里亚加达主持了关于“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应对贫困问题”的专题演讲。

六支决赛团队于8月20日至22日期间齐聚智利天主教大学创新中心,在终轮竞赛中向评审委员会展示了他们的创新方案。(摄影:César Dellepiane)
各团队齐聚智利天主教大学创新中心,参与决赛环节的最终展示。来自多所高校的代表、赛事赞助企业及智利政府官员到场观摩,共同见证青年创新方案的收官阶段。
决赛团队将于2026年1月重聚于中国清华大学,进一步深化项目开发,并借助学校的资源支持获取新的技术工具与方法论指导。此次交流也将成为拓展合作网络、探寻潜在伙伴以推动项目落地的重要契机。
这些项目充分证明,通过中拉青年领袖的协同合作,能够将创新理念转化为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具体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