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全球关税策略,强烈地扰动了当前全球的贸易秩序。面对这一突发变局,我们需要保持冷静,并迅速地对一些可能发生的连锁反应进行思考。
迄今为止,美国对中国征104%的高关税,这一举措几乎完全切断了中美之间的直接贸易往来;与此同时,美国对东盟国家同样设置了高关税,这在很大程度上也阻住了前些年通过将最终产业链段向东盟国家转移从而借道进入美国市场的变相出口策略(虽然今天美国政策有所变动,但我们仍需保持底线思维)。面对这种情况,我国大量因此而忽然失去美国市场的企业必然会积极寻求全球其他市场,以设法在此困境下保持生存。在此情形下,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国家的市场必然成为了我国企业的选择。
我国企业在面对此极端的困境时,选择转向拉美及加勒比市场是合情合理的。但如果对这些市场没有充分的了解,就可能会导致一些不可控的不良后果。请大家注意:近十年来,由于前期许多拉美及加勒比国家在先前的工业化初期和随后的自由化过程中并未实现预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因此,近期正在积极讨论“再工业化”政策;在此过程中,许多拉加地区的国家期望通过与中国企业的深度合作从而获得共赢发展的机会;与此同时,在此磨合阶段,也有不少国家及其产业中,产生了对我国大量质优价廉的产品冲击了当地市场的抱怨之声,这些都是难以避免的。然而,如果由于此次美国关税的冲击,突然有大量的中国产品涌入拉加地区市场,势必对比较脆弱的拉加地区国家的内部市场造成连带性的冲击;如果这种情况进一步导致拉加地区国家不得不对我们的产品采取措施,不仅我们的企业会再度面临新的困境,还会进一步导致我国陷入进一步的两难境地,进而影响我们多年来辛勤培育的中拉友好关系。因此,我们需要在当前就保持警惕,并且尽力避免这种情况的的发生。
上述分析是否意味着“堵住了”我国企业突破关税壁垒的路径?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当前需要避免的是一种“盲目、无序、纯市场化”的突围方式。即便我们处于困境中,我们仍然要站在中拉共赢的高度上去思考问题,只有实现“共赢发展”,才能确保国家间的共同未来,才能真正走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以下是我提出的一些初步建议:
首先,对于此次在关税战中受到严重冲击的中国企业,在探索拉美及加勒比国家的市场空间时,我有如下建议:第一,积极寻求与当地企业的合作。鉴于拉美遥远与中国的制度、文化及投资环境存在较大差异,只有与当地企业合作,才能较快地理解当地市场,避免因不了解而引发不必要的冲突;与此同时,与本地企业合作,也会为当地创造与我们共赢发展的机会。第二,在进入当地市场前,要对当地市场现状进行缜密分析,尽力选择不与当地生产的主流产品发生直接冲突的品类,从而避免引起当地企业和民众对中国产品的整体恐慌;第三,与中国驻当地使馆、中国贸促会在当地的机构以及当地的中资企业协会保持联系,通报商业意图,一方面征求他们的意见和指导;另一方面也方便上述机构与当地及东道国政府的沟通与协调。
其次,对于中国的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及分支机构,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海外,建议如下:第一,了解东道国因受到美国关税冲击而出口美国受阻的产品品类,探讨中国市场可以帮助对方解困的可能性,在逆境中向友好的拉加地区国家伸出援手;第二,根据多年深耕当地的经验与知识把握全局,为寻求拉加地区市场的新进入企业提供指导;第三,利用中拉已经建成的协调机制,主动组织双方相关政府、协会、企业及学界进行探讨和磋商,搭建平台,促成共商、共建、共赢发展的探讨格局。
其三,对于长期探讨中拉发展问题的学界朋友,请从实战的角度出发,第一,从宏观、中观及微观的不同层次,为企业提供认识拉美政治、经济、社会氛围的重要信息,为企业了解拉加地区投资环境提供指导;第二,积极参与由政府、政府相关机构、企业协会等组织的务实讨论,为当前中拉关系的发展和中拉企业脱困积极贡献智慧方案。
综上,当前,如果我们各界同胞能够群策群力,我相信,我们有能力将当前的巨大挑战转化为中拉携手共度难关的机遇。我们可以借此历史性的时刻,推动中拉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实实在在地迈出坚实的一步。我们期待着与大家携手并进! 陈涛涛教授
清华大学拉美中心主任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国-拉丁美洲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2025年4月10日